555000jc线路检测中心_(中国)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设为555000jc线路检测中心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BWIN必赢官方网站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123-4567

您的位置: BWIN必赢 > 新闻资讯 > 技术资讯
技术资讯

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

发布日期:2024-04-0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中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知乎上有不少类似于【中国科技实力怎么样?】、【中国什么时候能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科技实力什么时候能追上日本美国?】的问题。问题下的很多回答也是争论激烈、莫衷一是。有的说中方吊打西方,有的说西方摁着中方,双方都言之凿凿,把我等吃瓜群众绕得晕头转向。

  在我看来,科技这东西吧,比女朋友简单,只要你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它一定会有所回报的。科研就是由需求驱动的试错活动,归纳起来只有一条铁律:科技=时间×金钱。

  从二战开始,科研领域出现了一个根本性变化:研发方式由以个体的小作坊模式,开始转向以群体协作为主工业化流水线。

  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家们的故事,书上经常说:“17xx年,xx科学家灵机一动,想到xx还可以拿来xx,于是他做了个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于是刊登了自己的发明专利,轰动了整个欧洲。“

  多年过去,我已经记不清这些科学家们的具体事迹了,但是有一点记住了,他们很多人都是凭借个人力量,也就是依赖个人好奇心驱动和科学家个人能力进行探索,在实验室甚至在自己家里就能搞出科研成果。

  因为在那个年代,自然科学这座矿山才刚刚开始挖掘,随便一铲子就能挖到宝贝。阿基米德只要泡下澡就能推出浮力定律,牛顿他只要被苹果砸一下就能整出万有引力。但是到了今天,科学分工越来越细,问题越来越复杂,学科交叉性越来越强,曾经那种只要有一个奇思妙想,加上小小的投入和足够的毅力(动手能力),就能成为科学史上“巨人”的时光一去不返。

  于是,整个科学界从作坊式研发转向了工业化模式,以课题组、研究中心、实验室或者大型研究计划为代表,比如美国二战期间的曼哈顿计划、冷战时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等。这时候,大部分的发展和成就是不再依赖于个人的智慧、或者单独某个科学家的原创贡献,而是依赖长期的群体性的有步骤有预期的发展。

  就像《文明》游戏所展示的那样,在文明尚在蒙昧时期(游戏初期),一个科技伟人/天才就能攻克重点科技,极大提升本国的科技水平(“钱学森一个人顶五个师”)。但是到了游戏后期(工业/信息化时代),一项科技的研发很可能就需要两三个甚至更多伟人的合力了,其主要的技术动力就源于大学城里一个个基础教职,工厂里的一个个一线工程师了。这时候,个人的力量与人类整体的前进相比,不能不说是渺小的。

  而工业化的模式必然越来越依赖两个输入量:一个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一个是大规模的团队协作。科技的发展,在此之前从未如此迫切的需要巨量稳定的资金来源、充足的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这使得现代科研已经从“智力核心型”转向“资本核心型”,科研产出和资金投入的相关性越来越高。

  就拿芯片来说,随着半导体工艺的急剧复杂化,不仅开发量产新工艺的成本大幅增加,开发相应芯片也越来越花费巨大。IBS的数据显示:

  再说搞新药研发,也是一样。Tufts Center统计了1995年至2007年,来自10家公司的106种新药的研发费用,平均每款药物的研发费用为13.95亿美金。

  那搞高能物理研究呢?还是离不开钱。研究高能物理,你首先得有一台电子对撞机吧,那就得先砸100亿美元建一台BWIN必赢,不然只能眼巴巴看人家出成果、拿诺奖。

  很多人都知道,工业上,欧美有很多技术是咱们这些发展中国家一时半会赶不上的,得花很长时间才能磨出来。典型就是航空发动机和材料技术。例如印度,砸了33亿美元研发卡佛里涡扇发动机,到现在都已经花了25年了,也还没搞定,仍旧是“路漫漫而修远兮”。

  做菜都见过吧,香菇炖鸡的成分可以告诉你,但你做的菜就是没我做的好吃。比如前几年韩国被日本禁运的电子级氢氟酸,参数明明白白告诉你,纯度11个9,问题是你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纯度并实现稳定化生产?

  再拿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来举例,涡轮始终工作在极端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严苛的环境对其材料制造工艺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现在大家都知道要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造的空心叶片,但问题你要如何才能搞出呢?

  首先,这种材料往往都是几种乃至几十种材料混合掺杂而成,所以要从数千数万中材料中找出合适的基材,测试这几十种材料可能的混合比例,从中找出合适的方案。还有材料的测试,无穷无尽的探伤、金相检验、性能测试。各种晶化、蠕变、疲劳、环境耐受问题。各种结构强度问题、抗拉性、高温性能迁移问题。各种导电问题、绝缘问题、压电效应、信号屏蔽、击穿、散热。防尘防水防酸防盐防高温防寒……一言难尽。

  这其中的难度,学过高中排列组合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吧,这配方的潜在组合,起码有几十万种,一天10种地来试,也都得好几十年了·····

  这事玄乎的很,因为分子动力学和算命先生差不多,理论计算不如多试几次,研发新材料相当于在沙里淘金,只能靠蛮力一轮一轮烧钱试错,时间难免就长了。

  但是只要你头够铁,持续不断地烧钱烧时间 ,最后也是能成功。这不····中国涡扇16、涡扇10近几年不就一个一个地亮相了嘛·······

  所以咱就按这下面公式,用微积分的方法整出一个指数,来粗略算算各国科技实力,纯娱乐向,谢绝较真。

  红线中国,单年烧钱规模已超过欧萌27国排第二,但历史欠账有点多,金钱×时间约等于45万。考虑到人民币购买力、廉价科研狗和山寨因素,建议上调至80万。

  绿线万,多年积累的家当还不错,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2.16%,勉强还行,坐稳前8不成问题。

  灰线万,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仅为1.65%,比世界平均水平(2.04%)还低一截,前景实在不看好。

  浅蓝线万,因为是新兴国家,所以积累少了点,但其科研经费总量位居世界第5,科研经费在GDP中占比更是高达4.24%,如果一直保持下去,赶英超法的希望还是很大滴。

  没错,但中国也有很多技术让日本德国望尘莫及的啊,比如中国的五代隐形战斗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特高压·····

  也有人会拿诺贝尔奖说事:截止2021年,日本有29人、俄国31人,德国更有111人,你中国有几个?

  首先要知道诺贝尔奖是衡量的是几十年前的“科学”成就,并非当下的“技术”水平。举个例子,1895年美国就已经是GDP世界第一,然而直到1929年,GDP持续三十多年领先世界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数量仍然只有德国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小一半都还是和平奖、文学奖之类的奖项。如果只看科技类奖项,还不到德国的四分一。

  现在日本诺奖获得比较多,是因为30年前的日本科研鼎盛。按照20-30年平均周期,经过时间积累,中国也会迎来自己的“诺奖”爆发期,时间大概就是建国100周年左右。

  其实,无论从哪项科研指标看,例如科研资金投入、nature指数、专利数量,都已经很难找到数据证明“当下日本德国科研水平(增量)领先中国”了。

  2021年中国的科研资金达4680亿美元,超过欧盟27国的总和(3516亿)位居世界第二,是日本的3.7倍,德国3.9倍,英国的8.6倍。

  近年来中国各种科研成果也不断涌现,最显著的体现就是自然指数。自然指数是英国《自然》杂志社统计的,通过全球82个最顶级学术刊物上的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各个国家和机构的贡献。

  2021年各国自然指数为:美国19610,中国16253,德国4761,英国3720,日本3117,法国2147,加拿大1583。也就是说中国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论文贡献水平超过美国的八成,德国三倍、英国4倍、日本5倍、法国7倍、加拿大10倍。

  美国科技积累可谓是超级雄厚,整整70多年科研经费投入都是世界第一。外加美帝是西方领袖,美欧合一块科技实力指数是中国的10倍。

  事实上,中国仍处在追赶阶段,咱也不用不好意思,“中国发展迅速,但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这个句式至少还能再用十年。

  现代科技研发,对钱多和人多的大公司和大国越来越有利。科技领域也是个看绝对值的领域,不需要你一个国家1亿人搞1个对撞机,10亿人就得搞10个对撞机才能站到科技前沿,不是的,你只要高科技领先一点,就全国都受益,这是乘法关系。

  而很多领域由于门槛太高,能够参与的玩家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科技越发展,研发费用越高,不断的抬高门槛。例如军事上,很多东西都是中美俄三国在搞,其他国家都已经放弃治疗了,因为根本无法支撑如此高昂的投入了。

  可到了五代机,研发成本急剧上升,四代机F16的研发成本为8.7亿美元,五代机F35的研发成本则飙升到551亿美元。飞机越是先进,投入研发的费用就越高,成本就越贵,所以就越是投资不起。所以现在只有中美俄两家半(俄罗斯只能算半家)在搞了。

  全球的大型中高端产业,集成电路,汽车,电子品牌,通讯设备,显示面板,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制造,制药业,油气装备等等,都是高技术高资本的领域,未来也就只有中美两家有能力在这些领域开展全方位竞争了。

  一条路是在大型产业的细分领域“捡漏”,这些领域的特征就是,由于领域比较细分,因此对资金投入的要求不高,大国对小国的竞争优势不明显。而对一个小国,体量也不大,一个小领域就能养活自己。小国可以在这些领域深耕,搞“专精特新”。

  另一条出路就是抱团取暖,欧盟就是典型的例子。例如“伽利略”导航系统、“空中客车”,都是欧盟20多个国家联合研发,将一国难以支撑的事情,通过抱团方式做成,从而让全体国家受益。

  如今中国在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的所有领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潮流,更全面领先昔日不可一世的美帝!

  如量子技术、5G、人工智能、光伏发电、第四代核电、新能源、高铁、超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基建、雷达、远火、无人机等!

  唯独还有四方面较落后!一是半导体产业。二是生物技术。三是仪器仪表。四是高性能机床。但这四个方面中国均已有一定基础,西方尤其是美帝即使全面禁运,也只影响到中国部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影响社会经济的基本面!更重要的是:囯家正在集中全社会力量重点突破,相信未来5~10年内必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很遗憾的告诉你,我们很弱,我是做机械工程师的,你不要看新闻多了,觉得我们很强大了,怎么说呢,我只能说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基础科技属于应用型的,而非研发型的,就是简单的理解就是会盖楼房,但是不会打地基,就是会做组装机,但是精密部件都需要别人提供,我们只出简单的部件和人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非常低的那一级,什么都会点,什么都不精。我是做机械的,像各类电机,气缸,PLC控制系统的硬件,滑轨,各种类型的感应器,各种设计软件等等,这种属于工业里非常基础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不行,太多的东西我们只要谈到稳定可靠高效都需要,基本与国产无关。虽然我们都可以做,但国内的替代品谁用谁知道。你可能会说,那我们都可以做了,我们还不强大吗?NONONO,你要知道从1到99很简单,你会照抄,就有可能得99,但是如果你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这些知识与理论,并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与实验,你永远都得不到100。我国现阶段就是这样,一直想着吃“人口红利”(我不知道是谁提出的哈,但是把人口当作红利,我觉得他是在无视人权,把人作为一个工具而已,我反对这个说法与相应的做法),而没有想过从根本上去做一个科技强国,用科技来致富国家,看看那些为了院士名额打架的高管,看看那些认真一辈子搞科研的人的待遇,你觉得中国的科技在这样的模式下会有改变吗?

  现在不是,但我相信他们会的。由于政府的政治选择,这些年来他们就像一个封闭的盒子,但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里,他们真的越来越擅长技术。我今年访问了中国,我可以明确地说,中国有很多创新型公司正在努力开发新技术。例如,现在中国公司几乎拥有了手机产业。5年前,只有苹果、三星、诺基亚、LG,但现在有很多中国的科技公司都在开发手机,比如华为、小米、Oppo等。总之,如果他们继续这样做,他们将能够在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在智能手机、电信设备、太阳能设备和其他技术领域成了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他们增加了消费者可获得的产品的范围,并有助于压低价格。但这让华盛顿和其他政府感到不安,他们担心中国的竞争会威胁到他们的产业和就业。

  这种担忧凸显了美国和中国在华为(Huawei Technologies)问题上的僵局。华为是全球最大的电信基础设施制造商,并为新的高速5G网络提供服务。华盛顿一直在努力阻止这家中国公司建设未来互联网的主干网。

  如今,中国正经历着规模更大的技术爆炸。此外,中国技术成果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中国的技术产出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二,仅次于正处于技术发展高峰期的美国。

  中国企业正在提高对国际专利重要性的认识。2016年,中国的PTC专利比2015年增长了40%,这是中国企业提高国际专利申请意识的结果。

  中国典型的先进技术不仅仅体现在著名的高速列车和航空航天成果上,还体现在包括视频监控等细分领域。

  安全行业是将人工智能部署到产品中的行业。在新工业时代,新技术正在引领世界经历革命。大数据、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正在融入各个行业,尤其是安全领域。海康威视、大华和宇视科技是中国安全公司的代表。随着市场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他们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并与欧美公司展开竞争。宇视科技三年前刚刚进入国际市场,短短三年时间,宇视科技的业务就覆盖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都是中国先进技术公司的优势和技术力量的体现。

  在大部分技术领域,应该已经进入跟顶尖水平可以一战的程度,虽然不及,但是人家要掐死你也不太可能。

  中国七十年的工业化过程中,这个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落后的循环在大部分产业都已经经历了三轮,实际工业水平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是已经相当高了。但是事不过三,的确相比建国之初,我们的士气是相当不足了,各种怪论,泄气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是大危。如何鼓足士气,再战一把,这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能再来一轮产业促进,让绝大部分产业领域实现与发达国家技术平齐,甚至超越,中国的会重新全面建立信心,这是大吉之状;而不能,则产业全面沉沦,这是大危之状。

  《经济学人》杂志曾经用一整个板块探讨中国的科技实力。其中一块内容就是讨论中国有怎样的系统性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具体介绍下。

  说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人们往往会强调一个国家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但是这个杂志的观点是,科技的力量并不主要在于研发和创新,而在于它能够被用起来。而这一点正好诠释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道理。

  中国特别擅长把引进自国外的技术进行本土化,并且快速规模化。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国家支持。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就以自己的信用为背书,大力推广重点科技项目的发展。一旦某项科技被认定是国家发展需要,国家会不遗余力地调配资金和资源,推动项目快速执行。这可以促使新技术能在中国以极高的效率,得到大范围推广。

  以高铁为例子。中国从2000年开始就把高铁列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一开始是从国外进口高铁列车BWIN必赢,之后就逐渐把技术本土化。到今天,中国建的高铁线路比全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建的都多,占全世界高铁里程的2/3。国内的高铁列车,有25%是完全本土制造的。从客运量来看,国内过去10年的客运量是70亿人次,仅次于日本的110亿人次。但是日本的这个数据是新干线年的客流量。此外,我们的成本控制也极其厉害。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们高铁的生产成本也就是欧洲的40%。这就是有国家支持的高铁技术的规模化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又出现了另外一项技术优势,就是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中国供应链体系之全面,是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没法比的。珠三角地区几乎可以生产全世界任何东西。之前特斯拉之所以要在国内押宝建造一个超级工厂,就是看到了国内全面的汽车产业链。而也就是得益于这样的产业链,上海的特斯拉超级工厂才能从建造到投产只用了10个月的时间!

  另一个例子就是总部位于深圳的大疆。大疆能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霸主,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了深圳的供应链。无人机的主体材料是碳纤维,而深圳早年就是生产钓鱼竿、网球拍、羽毛球拍的,这些东西的原材料就是碳纤维。此外,深圳现在是全球智能手机的生产基地。因此不但像传感器这样的电子元器件生产成本很低,而且生产效率很高。这也让大疆可以低成本量产和快速迭代。

  有一些科技创新之所以会在中国快速推广,是因为中国的市场需求很独特。比如,移动支付的普及,这得归功于中国的信用卡一直没做起来。再比如,中国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得很快,和中国对社会安全的重视密切相关。这些都是中国独特的市场需求。

  关于庞大的体量优势,文章中例举了一个叫做MBH的数据标注公司。这个公司在全国雇佣了30万的数据标注员,去标注人工智能算法需要用到的数据,比如给自动驾驶公司做城市景观的标注,给人脸识别公司做人脸标注。数量巨大的数据标注,直接赋能人工智能算法,让算法性能得到快速提升。

  总结来说,中国的科技具有3项系统性的优势:快速规模化,全面的供应链体系,以及中国独特的市场需求和庞大的体量。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广大中国人有个理所当然很恐怖:中国什么都要有! 虽然我们在微电子啊,材料啊,生物医药啊很多都是排在世界前三名以后,但是我们中国人老想着第一。世界上除了中国人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觉得自己理所当然什么都要第一吧……

  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中国人能瞧得见的不过是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法国……可能还有荷兰瑞典、以色列,其他国家?看不见。

  军用科技保密性高,公开的数据未必可靠,又缺乏实战检验,所以想对比不容易,而且争议会很大。商用科技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判断,只要看各国的专利收入就好了。

  专利总收入最直观的反应了商用科技的实力,也基本能反应该国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人均专利收入则说明了国家经济中科技的比重,人均专利收入越高,高附加值产业所占经济的比重就越高,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国民从事高附加值产业。反之,人均专利收入越低的国家,低附加值产业占经济的比重就越高,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国民从事低附加值产业。当然了,以上的讨论范围并不包括石油国家和以金融为主的地区。

  2020年世界专利收支榜中,美国以1279亿美金的专利收入,继续领跑全球,日本和荷兰属于第二梯队,他们完全威胁不到美国,后面的第三梯队瑞士、德国、英国、法国也威胁不了日、荷。爱尔兰、新加坡、瑞典、韩国组成了商用科技的第四梯队。中国2020年的专利收入只有47亿美金,只是世界的第五梯队,我们商用科技真的任重道远。

  工科行业从业多年,以一个外行来看,中国科技水平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处于奋力追赶,却又找不到方向的阶段。距离欧美真的差的远。

  人们不为吃住发愁,才有精力摒弃世俗投身科研,才有勇气告别腐败敢于实事求是,才有魄力告别老一套真抓实干。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科技,尊重技术。才有经济能力支持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如此才能兴科技,变身科技强国。

  在国家温饱丝毫没有问题的现在,仿佛这并不难做到,但怎样做到?唯有动一动利益分配,可惜社会已经发展成了这个样子,各行各业的潜规则黑暗面已颇具规模,优化而改变它可以说难上加难。但是我们不能弃疗,分析问题本质,其实不难。我认为就是从整治市场入手,降低钱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会好起来的。

  这个问题摊开讲很复杂,片面的讲属于中等偏上游。但是又因为工业类目齐全,导致综合能力处于上游。但是各类目的基础科技和高尖技术并不如人意。打个比方,我能造轰炸机,全世界只有10个国家能玩,我就是200多个国家的前10。但是能玩轰炸机的10个国家却只能排进8位,那么我们是落后的,。

  一,中国科技水平到底处于一个什么层次?二,战争前,日本还不如中国,中国开始洋务运动,日本也差不多同时进行,而后甲午海战失败.那么要问:中国是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凌侮辱,还是中国自己糊弄自己,不知道自强因此受欺?由此,先讲一讲外国的一些科学机构,不讲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只是讲一些在中国不太知名的机构或著名大学的附属机构:一,卡文迪许实验室.它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 实际上就是它的物理系.在英国剑桥大学内,有一栋3层小楼,这座不起眼的小楼就是被称为“世界物理学发源地”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1871年开始筹建,1872年在剑桥大学破土动工,仅过了一年就建成了。

  在这座3层小楼里,从1871年至今,已培养出近三十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卡文迪许实验室第一任实验室主任就是创建了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在科学史上,牛顿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规律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收把电与光统一起来,是实现第二次大综合1873年出版的《论电和磁》,被尊为继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的一部最重要的物理学经典。1884年,二十八岁的汤姆生作了第三任实验室主任。他在卡文迪许研究所从事物理教学和研究时,发现了电子的存在.同时他也培养了几百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除了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外,还有8位学生赢得了诺贝尔奖金。包括奥本海默,波尔这些当时最顶尖的核物理学家.1919年,汤姆生让位于他的学生卢瑟福。卢瑟福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培养人才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培养的科研集体因此被称为“科学家的幼儿园”。卢瑟福所培养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比汤姆生还多,仅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就有14人获之多,其中威尔逊、里查逊、查德威克、阿普顿、布莱克特、鲍威尔、卡皮查、科克罗夫特和瓦尔顿共10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索迪、阿斯顿、亥维赛和哈恩共4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比希实验室李比希是个特别捣蛋的孩子,他不是烧房子,就是搞爆炸,后来他终于出国留学了,家乡的人们也不再担心了,学校也不再害怕了.1824年,21岁的李比希回到德国,从这一年开始他在一个叫吉森的小城的大学里教书,李比希太年轻了,他先是担任这座小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吉森大学的编外教授,两年后升为正式教授。在这里,他开创性地建立了学生普通实验室。李比希回国后发现德国的化学教育落后于欧洲其它国家,当时德国大学中的化学教育,通常是把化学知识混杂在自然哲学中讲授,而且没有专门的化学教学实验室。他决心改变这种情况,李比希经过两年努力,在吉森大学建立了一个完全实践性质的实验教学系统。他要求他的学生既会定性分析,又会定量分析,然后自行制备各种有机化合物。培养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李比希通过实验室中的系统训练培养出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化学家。俄国的齐宁,有为染料化学和染料工业奠定基础的德国的霍夫曼、有被誉为“化学建筑师”的凯库勒、武兹等,都是李比希的学生。在他和学生们的努力下,德国各大学也纷纷效仿,建起了公共的化学试验室.

  这些学生回国后仿效李比希的做法,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了一批面向学生的教学实验室,李比希实验室科研和教学的风格,很快传遍了全世界。这种方式培养出众多著名的化学家,并形成了化学界享有盛名的吉森一李比希学派,吉森这个小地方在十来年的时间就成为当时世界的化学中心.

  李比希实验的研究对19世纪德国成为化学强国起着重要作用。这为德国在19世纪化学工业称雄世界奠定了基础。他们为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科学的超越发展,特别是为德国的化工在二十世纪初称雄世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李比希实验室不仅影响着德国,它还控制着19世纪世界各国的化学研究,而且左右了20世纪的化学发展方向。

  这一点表现在诺贝尔奖方面就是:自1901诺贝尔化学奖开始颁发的十年间,奖励的十位化学家中有七位属于吉森学派。有人作过统计,在20世纪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伟大科学家中,有三分之一与吉森——李比希学派有学术渊源关系。

  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败,但至今仍是世界强国,德国人有什么秘诀吗?也许是因它高度地重视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以此作为它国家振兴的基础。德国元帅毛奇曾经说过:“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二战之时,德国秒杀法国,可与之相媲美的是1806年,拿破仑法国秒杀普鲁士,在这一年的耶拿会战, 拿破仑一天之内几乎是全歼强大的普鲁士陆军,更在三周之后攻入德国首都.

  在十九世纪初, 普鲁士向拿破仑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而法国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无论是军事,还是科学技术都是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期的英国,海军全球第一,贸易量也是全球首位,英国皇家学会不断的涌现重量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研究实用科学技术,煤矿,炼钢,机械,纺织等行业大规模发展,英国人富得流油.

  德国人看得直眼红, “我们辛苦种葡萄园,勤劳的养猪,不顾劳累的种小麦,怎么还不如用机器从地下挖出黑黑的煤快?怎么还不如他们用一些设备造出白白的粉面?(碱,用于漂洗,碱的大量生产,大大加速了英国纺织业的进步与垄断.)”

  德国工业革命起步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晚,因为他们的农业好。原来一直具有优越感的容克地主受不了了,英国不过是海上的亡命之徒,不过是海盗,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联合其它欧洲国家也没打过我们德国腓特烈大帝,为什么现在在政治军事上,我们要向法国缴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为什么英国人开始摆出一副绅士的面孔?我们为什么在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如他们呢?

  耶拿会战过了四年, 德意志濒临亡国的绝境,他们没有退路,再不发展就是死亡!德国需要从逆境中崛起,德国需要尽快的腾飞!这时,柏林洪堡大学诞生了。1810年,国王威廉三世拼凑了一些资金,又把豪华的王子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德国开始加强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支持,他们也要搞工业革命。威廉 冯 洪堡,是德国的教育大臣和著名学者。国王任命由洪堡建设洪堡大学,洪堡决心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学。于是产生了著名的“洪堡原则”.所谓“洪堡原则”,很简单,就是教学要与科研相结合.洪堡决定建一所实用的大学,学生们开始研究机械,例如水泵,工作母机,传送带等等。洪堡与大学教授们一起开展科学研究, 他们钻进了煤窑,钻进了车间,带着学生去实习,研究玻璃,研究机械,研究化学.而且,教授与学生们还建起自己的工厂,他们一边上课,一边经营着企业.

  德国的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也向洪堡大学看齐,整个德国的教育与科学水平飞速前进.很多教授与学生都是著名的工程技术专家。在19世纪下半叶,洪堡大学的自然学科诞生了许多伟大的学者. 柏林洪堡大学一跃成为世界学术的中心,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为天下学子所景仰。

  如今,在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长廊里,挂着许多巨幅黑白照片,他们都是在各个领域里取得了重要成就的本校教授,其中29位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诺贝尔奖得主。

  洪堡大学的著名科学家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薛定谔、赫尔姆霍兹、赫兹、韦恩等,生物化学之父费歇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冯•诺伊曼,化学家拜耳也是出自洪堡大学.

  里面有一段对洪堡大学的介绍:卧虎藏龙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边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柏林洪堡大学也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

  柏林洪堡大学也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中央大学老校长罗家伦、美学家宗白华、书画家溥心畲、哲学家陈康、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吕炯、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兽医学家盛彤笙、历史学家陈寅恪、傅斯年、韩儒林以及周恩来、马君武、顾孟余、朱家骅、谷正纲、关吉玉、章伯钧、张君劢、俞大维和包尔汉等人曾在此就读。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一般都以及为洛克菲勒只是一位狡诈,奸滑的世界首富,但他投入了一笔资金建立了一个医学研究所,成就惊人.成立于1901年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是一所世界有名的生物医学教育研讨中间心,早期,洛克菲勒大学因其科学成就而被人们所知。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项目为美国最优秀研究生提供创新的教育体验,这些优秀的研究生来自分子和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系统科学、结构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计算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科培训项目也是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最早开始研究的。

  20世纪学多重要的科学突破诞生于它的实验室,到如今,这个私人医学研究所的实验室中有2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而在中国,本世纪初,北京东单的“豫王府”被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买下拆掉,花五年时间在原址盖起一组磨砖对缝、绿瓦飞檐的宫殿式楼群,这就是协和医学院。

  3 中国与欧洲的区别一般认为明末清初统治阶级没有科学研究意识,阻碍科学文明的发展,而到了清末,中国开始洋务运动,奋发图强,可是受到外国列强的欺压,威胁.对此有些异议.在一篇贴子中曾说到中国是农业文明,欧洲是海洋文明,中国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可能如欧洲各国创造和发明.因为中国没有这种需求,没有这种利益吸引,也没有危险逼迫中国不得不进行科学发明.所以说,明末清初中国的落后是必然的.

  至于说郑和时期,中国的航海业是世界领先水平,所造的大型船只比哥伦布的三角帆船大得多.这是误解,欧洲在在地中海地区的船只一点不比中国的船只小,但地中海是内陆海,与郑和的沿海岸线航行一样,比较安全,但到了无边无际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中航行,庞大的船只航速太慢,在海中这是自取灭亡,只有小的帆船才适合在大海中航行,恩里克王子是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才造出这种适合在大海中航行的小帆船.

  而且,中国的生活习惯,是既适宜航海又万分不适宜于航海,欧洲人在大航海时期,水手们主要死于坏血病,死了几百万人.那里招募的水手大都是二十五六岁,是些苦工,囚犯,无家可归者,在海上能够生存三年以上的很少.而郑和的船队就没有坏血病的威胁,因为郑和的船队是靠海岸线航行,可经常到岸上采购蔬菜,还因为中国人喝茶,第三点是,中国人喜欢自己发豆芽,只要将豆子泡入水中,一天换三四次水,就可以生长出豆芽,豆子虽然不含治疗坏血病的维生素C,但是豆芽中却富含这种原素.

  这是中国的生活习惯优于欧洲人的地方,但另外一个生活习惯,使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航行到大西洋可太平洋上.这就是饮用水的问题,船上储存不易,淡水十几天就会发臭,郑和船队只所以靠海岸航行,也有这一因素,可随时到岸上取水,这样,没解决淡水问题,郑和就不可能到大西洋上航行.而欧洲人则因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轻易就可得到几十天都不变质的”饮用水.”

  到了清末,一般认为,一则外国凶恶,侵略.再则是慈禧太后挪用军费,而同时期日本天皇却节省出费用购买战舰,诸多因素相加造成中国甲午海战中战败.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日本天皇节衣缩食建设海军,他们的军费也远不如被慈禧挪用后的中国军费.

  1862年,在清朝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时,日本幕府派出了“千岁丸”前往中国上海,目的是了解中国洋务运动的情形.随船而来的高杉晋作和五代友厚也来到了上海,这些武士看到中国的现实状况,从他们心中升起了一股对中国的蔑视,对遗老们的蔑视,还有对洋务派的蔑视。

  高杉晋作与伊藤博文都是明治维新的先驱者吉田松阴的学生,也是明治维新的大将.在上海,他看到中国的衰落和受欺,由此联想到日本,“次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后来他又写道:“考虑其如此衰弱的原因,乃在彼不知防夷于海外之道。证据为,彼不能造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不能造防敌数十里外之大炮等,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僻见,因循苟且,空度岁月,不采取对策断然改变太平之心,不制造军舰大炮防敌于敌国之外,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因此,我日本如不欲蹈其覆辙,宜速造蒸汽船。”

  到十九世纪末,据说,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搞清楚了欧洲火药的成份,搞清楚了枪炮的外形比例,还建成了亚洲第一的海军......火药的成份,只要认真观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发现,同样,枪炮的外形比例和尺寸,只要看到外国的军火也可以很快学习到,清朝洋务运动的官员不仅学习外国,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当英法等国将枪炮的外形精简,确定为几种形式,以便更易于生产时,清朝的官员们“功绩显著”,他们造出了花样极多的枪炮.可是,用来制造枪炮的钢铁,中国生产不出来;用来加工枪炮的精密机械,中国制造不出来;尽管清朝洋务运动的官员们建造了高炉,也制造出了车床,铣床.同枪炮制造上在书中说成“成绩卓著”一样,清朝洋务运动中的一大政绩是北洋舰队,据说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舰队,为什么这样说呢?北洋水师王牌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远大于日本的战舰,同时还拥有两门巨炮。可是日本战舰的航速超过清朝的王牌,而炮弹的射速更超过清朝的火炮.被外国抛弃的笨重庞大不灵活的铁甲船被中国买回来了,于是就成了“亚洲第一舰队”!

  日本人看到中国人翻译的《海国图志》无人问津,扔在书店里,遍布灰尘,他们嘲笑;日本人看到清朝自吹自擂的枪炮,他们嘲笑;日本人看到清朝洋务运动的官员声称北洋舰队为亚洲第一舰队,他们更嘲笑.

  当甲午海战失利后,国人声称慈禧误国,不禁要问,一群男爷们没把事做好,却把责任理直气壮的推到一个娘们身上,不是更更可笑吗??这样的国人让人怎么能再说出话???

  ***在论持久战中曾说,中国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日本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其实在洋务运动中就有所体现,日本以质取胜,中国却是以量取胜,在量上,官员们政绩突出,一眼看去,似乎压倒了别国,可实际上全是表面形式.

  5 精细与精密从第一次战争至今天一百多年了,中国有什么变化吗?如今的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在科学技术上相比,仍然是三四十年的差距!(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中国的国力在世界上算得上名列前茅了.)除了文丨革丨时期的原子丨弹丨,氢弹,卫星,那时是中国发展科技的高丨潮丨,可是又发生了,大炼钢铁......到了现代,又是什么情形呢?都知道科技创新是最难的,学习别人就容易多了,问题是学习也有两种,一种就如洋务运动时期,表面上的东西都学会了,甚至花样繁多,可真正的一点都不会.另一种就是真正在学,这是一种困难的学习方式,但能把外国的东西真正学到手.现代中国是哪一种学习方式呢?中国的汽车外表不次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中国的飞机据说可比俄美,现在中国又造出了航空母舰.再如机床,加工中心,中国的加工能力精度是多少?外国的加工精度又是多少?中国机械与外国机械的价格相差多少?德国一个阀门就要几千元钱,中国不过是百十块钱或几百块钱,可企业还是愿意买德国的,不愿意买中国的,比如轮胎行业,在加硫中需要高压蒸汽,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蒸汽外泄,导致轮胎报废,一次损失即是几百万元,不要说少发生几次事故,只要少发生一次事故,用德国的阀门也是赚了.再比如石墨轴承,一小块黑乎乎象是土捏的德国造石墨轴承,价值上万元人民币.

  欧洲科学与技术在四百年前就开始向精密化发展.这是因为航海国家需要远高于农业国家的精确性. 如为航海确定经度的钟表,与天气相关的温度计,气压计, 再如天平,包括蒸汽机的机械加工,都是如此.电学上的安培定律,欧姆定律,库仑定律好似都非常简单,都好似很容易发现.但是,要从猜测进化到证明就非常困难了.如库仑定律.库仑定律是指两电荷间的力与两电荷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的距离平方成反比。表面上看,似乎不难,可当时的技术却不可能给出证明,直到库仑出现.1785~1789年,库仑用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导出著名的库仑定律。因为库仑设计的扭秤达到极高的灵敏度,在横臂仅用十万分之一格令重量的力就足可引起1度的偏转。(格令:是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重量单位,最初在英格兰定义一颗大麦粒的重量为1格令。1格令=6.479891*10-5千克)库仑定律使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进入定量阶段,欧洲同时期的其它科学研究也进入了定量阶段.航海国家由于其需要比农业国家更高的精确性,他们由自发式的科学研究进入定量式、有组织有目的的科学研究.

  那时,我们国家落后是因为客观原因不能不落后,而现在,中国与其它国家已经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了,中国人能转变自己的思想吗?转变了思想,中国不但能跟上先进国家,还可能超越他们,不改变思想,不要说超越,哪怕是跟也跟不上人家,人家造出来的东西,我们只能外表做的相似,但在功能上,差的不是一步距离.

  看一看以上几个机构,看一看德国与日本的大学,他们在贫穷时投入不多,但却造就出无数的第一流的英才,再看一看中国当代的教育,大学遍地开花,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用***的话来说就是”大而弱”,可是在教育上的投资呢?并不比外国低!

  中国毫无疑问一直都是大国,可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何时能伟大复兴? 中国何时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呢?时至今日,国家要发展,人民要进步,中国能不能为世界的发展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中国要走的将是怎样的一条发展道路?

  如果一个人是大专学历(50th),在舆论眼里他勉强算人,但没有人格,尽管他们已经打败了一半同龄人,另一半人进不了普高、普高辍学、未参加高考。

  如果一个人是三本学历(25th),在舆论眼里他就是个实打实的学渣,兼备无心向学、脑子不好两样特征,不过好歹算“学生”。尽管中国大部分省份高考的本科招生率不足50%。

  学历是一本(9th)才有被讨论的资格,其中双非学历应该对应你们口中的第三层级,211相当于2级,985相当于1级,清华北大学生相当于美国。在这部分人中双非是最受人鄙视的,大家会说双非生写的论文水,数据全靠边,双非学校只抓就业不管学术。

  根据你们的描述中国应该在双非级别,印度、伊朗、朝鲜、泰国相当于二本生,塞尔维亚相当于三本生,有点基础工业的国家能进带专(如蒙古),传统亚非拉农牧业国和南太平洋岛国连带专生都不是(比如斐济、老挝、马尔代夫)。

  推导的基本原理:随着社会科技发展,生产力提升,生产率更高,人们现在付出的劳动力或劳动时间或劳动报酬比过去更少。越是低端的行业,门槛越低,越是如此BWIN必赢,普通建筑行业可谓典范。

  过去的基本信息:小时候刚记事那会,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农村盖新房,没有机械帮助,自己动手,或者再请一些亲戚、邻居帮忙,除木工、制砖工要意思意思,其他人管饭不给钱的,属乡里有事大家互相帮衬一下的性质。用一年的农闲时间自己在窑井烧砖烧瓦,用一年时间备好木材,再用一年时间筑基盖房。三年有房,且绝对全款无贷款,不是梦!

  现在的基本信息:现在能三年挣够首付买房?恐怕大多数人做不到,即便比较优秀者做到了,也还得还贷款二三十年。实际上,首付一般会掏空六个钱包,后续的贷款会让大家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居家过小日子的精打细算。现在的普遍现象是你真正完全拥有房子的时间需要二三十年。

  推导结果:按照推导的基本原理,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基本信息,就建筑行业来看,推导出现在的建筑行业科技水平是落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纯手工操作的,而且是远远落后的。而普通建筑行业现在是比较处于低端的行业,低端尚且如此,遑论高端。所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非常低的。

  中国经济和人口体量大,集中力量发展比大部分国家强。但个别领域比不过发达国家。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总量够,可以集中力量发展,大多数国家未必有这些条件,未必追得上中国。但是和北美,欧洲,日本相比,未必任何一个领域都领先,别人比我们早发展几十年,典型例子,德国蔡司镜头,法国核技术,日本特优钢铁,和半导体所必需的材料和设备基本被日本垄断,美国芯片技术,世界前100大学英美两国占了大部分,等等。

Baidu
sogou